GB 50728-2011《工程結構加固材料安全性鑒定技術規范》中規定:對重要結構,必須選用聚丙烯腈基(PAN基)12K或12K以下的小絲束纖維,嚴禁使用大絲束纖維。其性能指標需要符合GB 50728-2011。
根據GB 50728-2011中的要求,高強Ⅰ級碳纖維布的抗拉強度標準值要達到3400MPa,考慮到碳纖維在編制過程性能折損等問題,要保證高強Ⅰ級碳纖維布性能穩定且符合要求,建議選擇T700以上、12K或12K以下小絲束PAN基碳纖維原絲。
T700,指的是碳纖維的品級,通常以拉伸強度指標作為衡量標準。T700抗拉強度應達到4900MPa,目前也僅有12K小絲束碳纖維原絲可以達到T700。
需要指出的是,對重要結構,必須選用聚丙烯腈基(PAN基)12K或12K以下的小絲束纖維,嚴禁使用大絲束纖維,主要原因是因為小絲束抗拉強度十分穩定,離散性很小,其變異系數均在5%以下,且膠液容易浸潤、滲透,故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均能對其性能和質量進行有效控制;而大絲束則不然,其變異系數均在高達15~18%,甚至更大。
由此可見,符合高強Ⅰ級碳纖維布所需原絲要求的廠家并不多。小絲束碳纖維性能優異但價格較高,一般用于航天軍工等高科技領域,以及體育用品中產品附加值較高的產品類別。大絲束產品性能相對較低但制備成本亦較低,往往運用于基礎工業領域。
隨著碳纖維產能的釋放,將會出現采用價格較低的大絲束或者等級較低的碳纖維原絲替代小絲束碳纖維的情況,致使碳纖維布的質量魚龍混雜,進而影響碳纖維加固的壽命,因此,通過正規渠道,選擇高品質、質量穩定的碳纖維布,是避免碳纖維布加固“短命”問題的有效措施之一。
此外,碳纖維片材與混凝土界面的粘結性能受多種現場施工工序影響,比如基面的處理、環氧膠粘劑的剛度、基面平整度等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基面平整度差,致使碳纖維彎曲,產生垂直應力,導致碳纖維拔出、斷裂等破壞。
碳纖維布加固效果發揮的限制因素較多,需要保證碳纖維在加固過程中的順直,充分浸膠,膠粘劑與界面的有效粘結等,而這些要求在實踐環節達到,難度還是非常大的。此外,隨著碳纖維產能的大量釋放,價格較便宜的大絲束、低等級的碳纖維原絲涌入市場,不符合加固要求的碳纖維布比例必將增加,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碳纖維加固“短命”問題的發生概率。
上一篇:   下一篇:
影響碳纖維布與界面粘結性因素多且復雜 ?、倥涮啄z粘劑的性能?! 〖词固祭w維和膠粘劑兩種材料均滿足設計要求,碳纖維布加固系統的強度也未必能達到設計強度,因此GB50728-2011《工程結構加固材料安全性鑒定技術規范》8.1.4...
碳纖維和玻璃纖維兩種材料都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特點?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兩種材料,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的新型纖維材料。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它們一般都不會單獨...
對于碳纖維混編布抗拉性能的來說,一般有經緯經數、寬度、長度、單位重量、厚度和抗拉強度共同決定,除厚度和抗拉強度外,原則上以日本工業標準中關于玻璃纖維的測試方法,即JIS3414(玻璃布)和JISR3420(玻璃織物品的測試方...
隨著空間技術、新型交通工具、新能源等高新產業的興起,對材料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能同時具有高強度、輕重量、耐高溫、復合相容性好、抗震、電磁屏蔽等性能。碳纖維是用聚丙烯腈纖維、粘膠纖維、瀝青纖維經一系列熱處理后轉化...